ZHANG JIAN-JUN, 张健君 b. 1955, First Drop of Water #35 第一滴水 #35, 2016, Oil, acrylic, Chinese ink, rice paper on canvas, 油彩、丙烯、水墨、宣纸、画布, 120 x 100 cm (47 14 x 39 38 in.)

张健君 b. 1955,  第一滴水 #35, 2016,  油彩、丙烯、水墨、宣纸、画布, 120 x 100 cm

展览日期: 2016年3月19日至5月28日

地点 :藝術門,江西中路181号

展览简介

上海—藝術門荣幸推出首次张健君个展《真·水》,于2016年3月19日开幕并在3月26日举办开幕酒会。围绕着水的主题,此次展览探讨“水”的存在方式,及其在艺术中表现的特性与含义。水也被视作中国古典哲学的缩影,张健君将这一哲学的核心归结为“逸”,一种居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的境界,换言之,它类似于以最单纯的感性方式来追寻西方哲学语言的“真”。

本次展览将呈现艺术家最新创作的水墨和油画作品,同时展出自八零年代至今的综合媒介画作、雕塑以及文献照片和录像。本次也是出生于上海的张健君在近三十年来第一次在故乡举办新近作品的大型个展。作为中国最早的抽象艺术代表艺术家之一,张健君的作品探讨存在的本质、宇宙的起源以及时间的永恒和变换。张健君具有一种哲学性的思考方式,同时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他视其创作过程为“单纯的观想,简单的呈现”。在他理解“道”的旅途中,张健君直觉性地采用“水”这个道家常用的隐喻来融合具象与抽象。

本次展览包括张健君备受赞誉的《有》系列,这一系列奠定了他在艺术上对观念追求的基础。《有》追根究底是艺术家本人与宏观或宇宙之间就万物存在的交流。单色、圆形、由天然材料制成,该系列的每件作品皆以和谐微妙的方式取代了突兀的转折,就如道一般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也因此著名评论家高名潞称张健君为“理性绘画”的先锋之一。这个八零年代的前卫运动醉心于追求形而上学的起源、本质和进展,是为中国当代艺术和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水》将首度展出多幅大型的《流水》系列新作,其中张健君同时运用墨与油画颜料作画,呈现出水的动静形态,将水的时空转换与“一切皆是过程”的理念相融合。若说道是对立物质相互转换的过程,那么油彩和水墨的媒介材料、纽约和上海的生存经验在画布上融洽的结合或许也是道家思想的具体体现。

其他的新创作来自于《第一滴水》,此系列概括艺术家对生命起源的想像。它延续了《有》系列的圆形形状,可视为将前者的精神内涵进一步形象化和微观化,张健君特写第一滴水稍纵即逝的绽放,并捕捉水的各种流动型态。微小的一滴水与无限涟漪的反差具有戏剧性又不失诗意,穿越时间上对瞬间与永恒的定义。伴随着明暗分明的《流水》系列则是粉红色的硅胶太湖石雕塑《山水幻园》(2015)。中国文人收藏太湖石等年代悠远的顽石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不论从材料上或是颜色上来说,《山水幻园》都不属于自然。雕塑自身的冲突引起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对话,意味着进展到当代社会的过程并不总是顺遂的。沿着水的踪迹回朔张健君的创作脉络,《真·水》将展示过往装置与行为艺术影像,并与早期九零年代的系列作品同时展出。《池》系列(1990)在墨水草图上增加混合媒材,并覆于其上另一层半透明的纸张,彷佛将物质的静止形态转向轻盈的节奏和动感。简单的构图延续在《水·火》系列(1992)。以水和火烧作画,中国哲学的五行中的两个元素与其说是相互矛盾,而不如说是相辅相成。代表阴与阳的两个圆圈,以沫相濡,是“逸”在他们之间游走,使其联系。

本次展览同时也将播放张健君利用水来探索时间概念的录像。在户外装置艺术《融》(1994)的记录影像中,张健君将水和干冰加到墨池里。渐渐地,人造的墨经由物理反应变回气升到空中。此件作品的文化和自然层面相互融合,而气的运动也是道或是“逸”的一种显现方式。而在影像《拓太阳》(2014)中,张健君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海滩上悬挂一张宣纸,以水代替墨来描绘太阳(火)的像。水迹干后纸上没留下丝毫痕迹,完成了幅“纯粹”的作品,而人文中的自然,自然中的人文也保留在水迹变化过程中。同他的艺术沉浸在瞬间与永恒,微观与宏大,物理与形而上,简单与丰富,外观与本质的多元相洽中,张健君打破并交融所谓的两极,与他的作品悠游于空间和时间中。

Exhibition Site

SONY DSC SONY DSC SONY DSC SONY DSC SONY DSC SONY DSC SONY D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