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辑 走出传统的学院版画(2003年)
学术主持:齐凤阁
主题:张广慧 王连敏 宋光智 钟曦 杨宏伟 孔国桥 徐宝中 王家增
新作:查赛 彭本浩 张炼
Issue No. 28(2003)
Theme: Out of Tradition: Academic Print Art
Academic Host: Qi Fengge
A.T: Zhang Guanghui, Wang Lianmin, Song Guangzhi, Zhong Xi, Yang Hongwei, Kong Guoqiao, Xu Baozhong, Wang Jiazheng
A.N: Za Sai, Peng Benhao, Zhang Lian
走出传统的学院版画(代序)
齐凤阁
当我国的学院版画以学院派的挑战者的姿态走出传统之时,便开始了与画院版画、群体皈画的疏离,并在学院内部分化、重构,形成了以中青年为创作主体的、具有趋前态势与先锋特征的、有别于以往学院版画的独特的艺术现象。
学院版画的现代转型,根本在于教师的新老更替。随着那些厚传统、重生活、力倡现实主义、极富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老教师退出讲坛,中青年教师渐成教学与创作的主体。这些人大都是在改革开放的政治背景与文化氛围中接受版画教育的,有的曾出国留学,经受过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洗礼,因此形成了迥异于前辈的新的文艺观与教学理念。而且在文化立场、知识结构、专业素质等诸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转变。其开放而非封闭的心态,多维而非单一的知识体系,全新而非陈旧的观念,不仅为学院版画注入了活力与生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交了学院版画的状态。
现代形态的学院版画与80年代及此前学院的版画的区别,在于其独立的文化身份与艺术品质,这种品质可概括为:学术性、探索性、纯粹性。
学术性。学院版画对学术目标的最求首先体现于在学理上对版画历史、现状的梳理、反思及对版画本质特征等基本理论的深入探讨。此时期出版的一批版画著作及论文一改过去从社会学的、大众审美的角度对版画的审思,而从本体的角度对版画的语境转换、图式变革、复数性、印痕等进行研究,不仅促进了版画的理论建设,而且增强了版画的问题意识与学术自觉。而在创作上的重要体现则是一批教师的版画走出风情、超越地域,由浅层习简单的生活转述进入深沉的理性情境的表达;包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对文化问题的思考,诸如宇宙观念、生命意识、民族精神等。这种取向不仅使学院版画拉开了亏其他版画的距离,而且也实现了学院版画对自身的超越。使版画在转型中由肤浅走向深刻,既提升了其文化品味,也充了期精神涵量。
探索性。注重实验、勇于探索是激活学院版画,使其走向现代的动力与途径。这类版画往往以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为参照系,挑战传统审美模式,甚至突破版画的边界限定,在图式、造型、媒材、技艺的综合等方面改变着中国版画的视觉形态。这种探索与试验使学院版画由规范化趋于不规范,由静态化趋于动态化。虽然探索中仍伴随着迷惘,试验中难免有失败,但其中一批画家随着自主意识的增强与个性品质的呈现,已走出了域外艺术的阴影,使我国的现代版画艺术日显成熟。
纯粹性。纯化语言,精研技艺,这是我国版画改变政治附属状态后关注自身的表现;尤其“印痕”被确认为版画的主要特质之后,一度成为学院青年版画家痴迷的领域。本来版画的制作性、技术性、媒材的丰富性就强于其他画种,学院又肩负着传授技法的使命,这便增强了青年教师与版画学子对版材媒体的物性探索和对制版、印刷技艺的研究兴致。也许是出于对功利性、政治性、主题性版画的逆反,在创作中着意剔除社会内容与文学情节因素,而在着力表现个人的生命体验中实现对版画语言的纯化。
这种追求使我国版画技艺精纯,并拓展了版画语言的表现空间,清除了过去有些版画印制精糙的弊端,缩短了与国际版画的技术差距。但有的过分依赖媒材,单纯强化制作感与工艺性,也为版画带来负面影响。因为版画毕竟是艺术而不是单纯的技术,版画家应该是艺术家而不是工匠。事实上,专注本体所带来的版画自我封闭,与专注个人的体验所带来的与社会的隔绝,已引起人们的忧虑。有人呼吁学院版画要走出本体的误区,走出学院的高墙。这也许是避免造成版画圈子越来越小,避免学院版画走向自我封闭的关键所在。
然而,我以为:学院版画有其特殊的任务,应有其独立的学术目标,要保持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在注意关注现实、融入社会、沟通大众的同时,不要向画院版画与群体版画靠拢,还是要把主要精力用于版画学术水准与艺术品位的攀升上。须知,在国际版坛上的大格局中,我国学院版画(主要是木版之外的画种)的技术水平与先进国家比仍有较大差距,其形态的转换,尚未进入成熟境地。只有一如既往地试验、探索,才能使技艺更趋精良,有望在世界领先,才能把现代形态的版画不断推向高新的阶段。
(本文发表于2003年《美术文献》总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