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辑 素描专辑2(1998年)
学术主持:王华祥
主题:毛焰 孙涛 赵宪辛 李虹 马保中
Issue No. 15 (1998)
Theme: Sketch Art 2
Academic Host: Wang Huaxiang
A.T: Mao Yan, Sun Tao, Zhao Xianxin, Li Hong, Ma Baozhong
作为艺术的素描——关于素描问题的断想
邓平祥
1998年10月于北京
以80年代初兴起的对外开放为转机,中国的艺术出现了新局面。西方(各个艺术史时期)信息的大量涌入不但给中国的艺术创造以充沛的活力,同时也给了素描在方法和观念上以有力的推动。但是与艺术创造相比较,素描在院校教学体系中是明显地滞后了。有意思的是,与体系中的滞后呈鲜明对比的是院校中学生们自觉地对素描从观念到方法的多元取向;更有意思的是,往往那些不按照陈规画素描的学生在创作上表现出很大的势能。今天这些学生一部分成了先生,一部分则成为了艺术家,他们的素描观念和方法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人们甚至可以看到他们的素描对当代艺术在学科和学理上的铺垫和支持。
一
素描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质,它是造型艺术的基础课程。将素描从艺术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基础的科目,应该是艺术的学理层面的需要,它是有利于对艺术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的。
但它作为一门艺术的基础在本质上是和艺术不能分离的。技术以特定形式呈现,再注入精神和情感,才能成为一种形式的艺术。不可想象在面对一件艺术品时我们可以分解出何者为技术,何者为艺术。古希腊和文艺复兴的大师们创造了卓越的艺术,同时也创造了超凡的技术。在大师那里,何谓技术、何谓艺术是不可分解的,大师将技术艺术化了,精神化了,情感化了。如果我们认同哲人的话——艺术是神性,那么艺术家就是把技术神话化了。
作为造型艺术基础的素描从文艺复兴开始引入了数学和几何学,它给了造型艺术以认识自然的方法和尺度,因此素描中的技术因素是可以度量的和定量分析的;而艺术恰恰是和数量和公式相对立而存在的,正是这种对立性才使艺术具有了无穷的魅力。技术具有科学的因素。科学技术有三个重要特征:一是必然性,二是可重复性,三是可预见性:而艺术在这三个方面和科学又是对立的,它是非必然、不可重复和不可预计的。艺术也是有逻辑性的,但和科学逻辑是不同质的。科学和艺术只在“真”的意义上交叉(注意是交叉而不是相同),而这个“真”就是造型艺术的技术因素的起点和展开程式的基础。
数学、几何(透视)被引入素描和造型法则一方面带来了素描艺术的发展,另一面则容易使素描艺术落入技术性和工具性的陷阱之中。因此素描的技术层面和艺术表现能否有机而自然地融合就是素描能否成为作为艺术的技术的一个关口,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加法,而是一个意识的整合过程,是化学反应而不是物质混合。
一个富有经验而有具造型敏锐感的先生可以在素描训练阶段看出一个学生的艺术潜质和创造才能。造型艺术在学习阶段要求将技术和艺术表现分离开来,这是学习阶段科目和课程的需要,是科学的逻辑阶段和分类法的需要。在这个阶段中集中解决的比例、透视、明暗、准确等问题,都是较为纯粹的技术法则。在这个时候学生可能具有的艺术能被压抑着。随着技术的日益熟练,一些学生可能自然地完成从技术到艺术表达的转换,一些则觉罨有困难、有障碍,从而无缘进入艺术表达的阶段。是否由于技术训练泯灭了他们恩来不够强大的艺术资质,或者他们根本就没有艺术素质而永远只能做一个技术型的画家?
技术和艺术冲突和分裂的现象在造型艺术界较为多见。原因一方面是素描学习和训练的方法不当,另一方面则是学生本身的艺术素质使然。因此在素描学习中好的方法、合乎造型艺术规律和本质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遗憾的是在相当多的院校素描教学中并没有清醒地意识到这个问题,因而还在有意无意地培养着一批批技术型的画家。
进入现代艺术时代以后,一些艺术批评家和现代艺术家对传统艺术的批判和否定在相当程度上就是从艺术的技术化和工具化层面展开的。他们以原始艺术和儿童艺术为例阐示了艺术的精神和本性为技术因素扭曲和压抑的灾难性后果,因此现代艺术的崛起之初就是从摆脱传统艺术的技术性和工具性开始起步的。
在素描教学和训练中能否自然地注入艺术的形式创造因素和个人的精神因素,这是素描能否作为艺术的造型基础的关键所在。很多人不能注入,或者注入太少、太弱;也有另外一些人,他们的技术欠火候,然而艺术才情大于技术准备,这当然也是一种遗憾,因为他们的技术亏欠总是要损害艺术表达的。当然在现代艺术史上也有一些特例,他们根据自己的条件创造某种造型方法和技术,并以此成为其表达语言的基础,卢梭和凡高,就是著名的例子。当然他们是天才级的人物,而天才是创造法则和技术的。但如果根据天才的特例而轻视甚至无视艺术的技术因素,那也是对天才的艺术的一种误读。我们不要忘记凡高等现代艺术大师都曾经崇拜过古典主义艺术大师的事实,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对他们的精湛技术的崇拜;我们还不应该忽视的是,凡高等现代大师是以西方所有传统艺术——包括古希腊、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等艺术为背景的,如果没有这样的背景,凡高能够从天上掉下来吗?
二
在素描的学习和训练中,造型的感受力和创造力是一个很容易为具体的技术训练所忽略和丢失的问题。
谈到造型的感受力和创造力,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是三希腊的雕塑艺术(平面艺术在其瓶画中也可见一斑)。三希腊的艺术在形式法则和精神法则上是无与伦比的,=+准确、它比例的适度、它的神韵、它的生动和深度等等,至今为人感叹不已。艺术史告诉我们,古希腊诞生于大约2000年之前,当时并没有解剖学、透视学去帮助艺术家认识复杂而无比生动丰富的人体,那么他们凭什么而创造了这样超绝的艺术?从艺术史的角度看,我想是文化、时代、地理、气候等综合因素赋予古希腊人以非凡的造型感受力和创造力,当然还有哲学的智慧也给予了他们深刻的认知事物的方法。这是一个艺术家和哲人的时代,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氛和哲学智慧的时代。
古希腊的艺术启示我们在艺术创造中造型的感受力和创造力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必要。从这个认识来审视艺术的素描问题、思考艺术的素描问题是很有针对性价值的。
造型的感受力是造型的创造力的前提,没有好的感受力就不可能具有造型的创造力。具体地说造型的感受力包括:感受的敏锐性、深刻性、生动性、独特性和准确性等五个层次;而造型的创造力则包括造型的想象、归纳、抽象等三个方面的能力,比较而言感受性主要为对客体的把握,而创造性则是主体的活动,只有当二者很多地结合起来的时候.艺术创诰的冬件才具备。
三
当代中国的素描在经历了近20年的拓展后已进入了多元的时期,而其中最根本的成果是素描本身在方法
上的丰富性。具体到造型艺术家则是素描艺术个性的凸现,完全突破了20多年前“苏派”素描(调性和光影素描为主体风格)一统天下的局面。风格的多元,素描越来越具独立的艺术价值以及素描在风格上和绘画风格的同构性是当代素描艺术的整体形态。
本辑介绍的画家的素描作品在学术水平和风格样式上是很有代表性的。
王华祥作为中央美院体系的一位画家,他的素描作品和在素描艺术及教学上的思考既得到体系的精要又有所突破。他在素描教学中提出的“将错就错”的思想,在内涵上提出的有关素描形式法则和造型意识若干有意义的问题,对于学院素描教学而言,既是冲击又是丰富。在他本人的素描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他对传统把握的程度,又可以看到他对自然物象感受力的强度和表达欲望的热烈。
孙敏以铅笔为工具创作的素描具有想象性的风格,铅笔的独特银灰色表现出了难以言传的神秘感与空灵
感;女画家李虹的素描和她的创作是一致的,具有写实意象的寓言性品格;而赵宪辛的照相写实风格的素描直朴、简捷、自由,传达出了画家所追求的“澄怀味象”的境界;在季大纯的素描作品中,抽象、空灵的表达,单纯、细节的处理具有类似文人的情怀;毕业于中央美院版画系的王宇农认为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他体会到了一种思维方式的形成,他说靠心把握,写实、抽象原来是一样的;女画家申玲的素描很具女性味,感性、即兴而又娴雅,是可以当做独立的艺术作品来品味的;毛焰的素描和他的油画一
样,很有精神气质,激情而富于才气;近年致力于军事主题油画创作的马保中的素描极具造型张力和厚重感,线条和油画笔触一样充满激越的力量。
值得指出的是上述画家大都又同时是当代画坛具有艺术成果的画家,他们的艺术创造相当部分来自素描的才情和对素描的认识。正如上文曾说过的,他们的素描和他们的艺术创造是同构的,他们的素描是作为艺术的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