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003(12-04-10-01-05)

冬光园(闲逛的空间)

展期:2015年12月10日—2016年1月16日
地点:汉雅轩

策展引言
艺术作为场所(也许,游园)

“冬光园:闲逛的空间”是对西方现代”白立方”展览空间的回应,扭转观众对现代艺术空间的认知习惯。本展览在观念和空间结构上强调协调感,不同艺术家的作品在一个重新建构的空间中彼此协调融合,互相产生共振。展览空间由香港艺术家李文生设计,其创作横跨雕塑、装置、乐器及一些难以界定的跨领域作品。
本展览的策展灵感来自一个展览理论概念:”黄盒子”。这个概念由张颂仁、高士明与邱志杰构思,并曾经举办”黄盒子:台湾当代书画展”(台北,2005)及”黄盒子在青浦:中国空间里的当代艺术(上海,2006),以审视中国文人美学元素,并探讨如何在当代语境里应用这些元素,强调文人赏玩的场所体验。传统文人聚会在园林或书斋里举行,闲逛流连。宾客一边酌酒品茗,一边翻阅书画,有所得则取笔附加题跋;雅士们品箫抚琴,低吟浅唱,在乐声中观赏文玩。文玩,即文房四宝或其他器物摆件,通常是古董,或巧借自然木石,赏玩野趣盎然的物事。以文人石为例,本来就是一块天然造型的石头;被安置底座上作为清供摆件,成为一件可供玩赏的艺术品。“黄盒子”就是对现代艺术展示空间的”中性”特质提出挑战,并在当代语境中寻找另一种展示文化的可能。
“冬光园”着意呈现一个概念园林,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空间。展览在十二月举行,正值盛冬之际;冬天在不少国家也是个跟灵性和宗教有关的季节。由是,所选展品均反映时节的特质,呼应中国宇宙观五大元素之三:”金””水””土”,指向秋冬,以及季节之间的更迭。展品与这三大元素时有关联,或是所用媒材,或是视觉层面,有时则暗有所指。
“冬光园”选择在都市里的当代艺术空间中建造一个理想的”园林”,并非有意追溯过去,而是企图呈现此时此刻的,真实的愿景。事实上,这个闲逛的空间已由园林走进城市里的当代艺术画廊,意味着展览难免会牵涉到被议题化的当代情感:例如,当艺术家试图以作品颂扬大自然,有时反而强调了当代文化对大自然的干扰及破坏。
策展时,我有幸在汉雅轩和Fabio Rossi的藏品中挑选展品,尽览不同年代和国界的艺术家。”水”,与冬天有关,亦代表着似水流年,一去不返的时光。在这个展览空间里,观众可以穿越时空,穿梭于十三世纪的西藏、九十年代的台湾,以至今天的香港、蒙古等地。这种兼收并蓄的精神也属于展览所隐喻的一种微小旅程。展览把作品连接起来的特色,是一种内在/外在的共鸣和折射,一种自然与文化之间的中庸,一种对文人美学的沉醉;文化本身同样是大自然,不断成长、变化、适应,同时不忘本心。
展览的核心,是伦敦独立珠宝设计师Mimi Lipton(米米.立尔顿)的惊艳作品。数十年来,立尔顿周游列国,搜集宝石、贝殻、珊瑚和其他自然界珍宝,结合艺术家的触觉和技艺,设计出富有雕塑感的珠宝作品,反映自己对野生自然和文化之间的诠释。不少作品的模座安装和雕塑方式,令其自成小宇宙,就像文人赏石那样,一石而见山。
反映着珠宝作品的珍稀光环,是一件耀眼的双连屏绘画作品。曾佑和是中国第一代的实验水墨艺术家,尝试以破格的方式使用传统书画媒介。她首创”掇画”技艺,令画纸本身亦成为展示才华的媒介,这次展出作品正是”掇画”的代表作,亦是本展览中一件杰作。
蒙古艺术家Dagvasambuugiin Uuriintuya的山水画华丽魅惑,画面纹理如织锦般丰富,将山峦和人类存在的脉络逐层揭示,精致与力量兼而有之。内地艺术家严善錞和王川各自使用独特的艺术语言,以半抽象手法凝视大自然一角,或是杭州的一个小莲塘,或是鱼儿游于纠结的芦苇之下。艺术家以此揭示大自然看似无心的画面里蕴含的耀目能量。北京水墨画家徐龙森以气势磅礡的巨型书画见称。展览中的小幅水墨金箔纸本,用笔细致,把山脉的厚重凝聚在画面之中。
备受尊崇的书法家王冬龄,过去十年一直专注于巨型书法装置。是次展出的扇面则巧见妙思,是香港熟悉的歌曲《啼笑姻缘》。
书法家和篆刻家冯明秋的两件作品,创作时间相距廿载,流露艺术家两种面相:看似巨型”印章”,实是木刻涂彩作品,笔法离奇,富于动感,彷佛正要从画框走出来的动画;冯字的”时间限定”书法作品,同时诉说显现和消失的特质。
印度尼西亚籍华裔艺术家李枫的抽象山水画,在铜片上创作,代表着另一种文化与大自然的交融:优雅的构图,是艺术家以有机方式令铜片随她心意自然氧化,然后放置数月,让图像慢慢演化。相对来说,徐国栋的太湖石则反映一种较传统的手法,巧妙介入自然。艺术家延续传统,在天然石上巧加雕琢,令本来受风浪冲击侵蚀而得的形态更形”自然”。
台湾水墨画家于彭(惜于去年辞世),其作品野趣横生,将自己在当代台湾的生活面相体现在梦幻般的花园里,作品或是绘在小木盒、大画轴,甚至自己家的天花板(展览并未展出天花板壁画!)。同辈艺术家郑在东,以其水墨画的表现派词汇,捕捉当代漫游者的感性。画中的银色夜景,带着一股朴素的颓废,既浪漫又讽刺。
香港画家及新媒介艺术家黄琮瑜的作品细致,环环相扣,同时捕捉极端的城市化及濒危的自然之美,这种两极性正是香港的二元核心。西藏当代艺术家Gade和Nortse的作品,美丽中带着苦涩和幽默。从Gade的掐丝面书籍和画轴,以至Nortse的曼陀罗混合媒材作品,都着意扭转传统工艺的惯常作法,其实艺术家刻意经营的传统片段的正是一种全球化侵蚀之余的碎片。
游走于时间之流的是一组十三至十五世纪的木刻手绘西藏经版。经版透着一种对神明的虔敬,光彩鉴人的神采下,又提醒着我们精致的抽象形态如何跟大自然、哲学和实验本身一样永垂不朽,超越时空。(文/任卓华)